这一年,我好像终于又达到了小康的标准。而且还是双倍的小康。这不,我吃肉的次数终于不再被每天算作“奢侈”的开支,而是被检查钱包的人们当做是“常规操作”。居住环境方面,我也终于摆脱了蜗牛公寓,搬进了蜗牛别墅——简而言之,就是“更小的一居室”。
不过别急,我们得先聊聊天,到底什么是“小康”?其实这就像理解“快乐”和“烦恼”一样,因为每个人对“小康”的定义都不同。比如小明,小明很乐观,他觉得只要能吃上红烧肉就算是小康。而小红则是从实用主义出发,对她来说,能住上有一扇窗户的房间就算是小康了。而我呢?我只希望每天都能有三片面包,这样我就可以用它们搭建一个纸牌屋,然后假装自己是在过着“小资”的生活。
或许有人会问,那么从官方的角度出发,一年收入多少算是小康呢?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,按此标准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就可以算作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。但请注意,这是平均数字,实际上这个数字在全国各地区可能存在巨大差异。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,可能要达到这个数字两倍以上才能算是实实在在的“小康”。
这只是个数字游戏。毕竟“小康”不仅仅是一个收入数字,它更多地体现在生活质量上。比如我们周末能去哪里玩,是不是能买得起一台冰箱,甚至是否能够拥有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宠物——比如那只长着翅膀的小狗。
面对这样的难题,我选择用幽默的态度去对待。毕竟,如果不能快乐地过日子,那么即使我们赚再多的钱,还不是白搭。在追求“小康”的路上,我们总能找到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小事,比如一台可以播放自己喜爱的音乐的旧手机,或者一本书,可以让我们在夜晚里找到些许安慰。
朋友们,无论你年收入到底是多少,只要你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小事,那就是真正的“小康”生活。毕竟,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,而不是仅仅追求数字上的成功。让我们一起拥抱每一个简单而快乐的瞬间吧!